“平時村裡基本上看不到年輕人的身影。”江西省萍鄉市職業種糧農民陳茂盛不無擔憂地說,他已經55歲了,當前中老年人種田已經成為普遍現象,現在的田好歹還有人種,再過十來年,等我們這些人老了、種不動了,誰來種田就真成為一個問題了。(11月5日《經濟參考報》)
  70後不願,80後不會,90後不談,結果才導致了農業“後繼無人”這種令人堪憂的局面。村裡不見年輕人,誰來接替種地?這確實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,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,筆者認為,村裡的地誰來種宜早作打算。
  很顯然,農村青年全部留在村裡種地已不可能,其一,“種田依舊很苦很累”,留住人留不住心。當農民不是一個“體面的職業”,“在我們農村,父母供你讀十幾年書再回來種地,一定會被認為是家裡白養了,在城市裡立不住腳才回來的,會被別人罵‘傻子’”(5月18日《中國青年報》)。
  因此,實行土地流轉,搞聯產承包,發展職業農民才是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。然而,制約職業農民發展的擎肘還真不少,第一,土地流轉政策不完善,土地承租關係不穩定,職業農民都不敢做中長期規劃和投入,不僅影響了農業生產的高效發展,而且基礎設施薄弱連片難,不易實施大型機械作業,勞動強度非常大,種田依舊很苦很累;第二,農業生產受天氣、市場等影響大,職業農民承擔著很大的風險,“規模效益”易變為“規模虧損”。“種田利潤不高,但虧損起來卻很厲害,即使買了保險也沒用。”一旦遭遇大的自然災害,“幾年的辛苦錢都要搭進去,甚至還不夠”。第三,由於做職業農民風險大,貸款困難,無法滿足流轉土地需要的資金。第四,最為關鍵的是年輕人不願種田,村裡種田的都是年紀大的老人和沒有什麼文化的婦女,不僅使農業“青黃不接”,而且對於高效農業發展,實行科學種田是一個非常大的障礙。
  我們本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,雖然我國糧食連續大豐收,但糧食問題依然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。據資料,2012年1至11月,中國糧食進口已達到6589萬噸,糧食進口實際已占全年糧食總產的11%,超過“紅線”6個點。13億人吃飯不是一個小問題,如何確保糧食安全,村裡的地誰來種,不僅僅是吃飯的問題,更應該站在戰略的高度來認識,因此,宜早作打算。
  筆者認為,讓農民變成一個體面的職業,還必須改變農村生活現狀,要從“農村生活單調、枯燥,醫療、文娛設施不健全,沒有電影院、KTV,看不到大千世界,無法保證生活品質,年輕人怎麼能待得下去”方面重新設計,給予農村青年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平臺,促使年輕人樂於在農村創業。
  文/韓玉印
  
  (辣味時評,一掃就行!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!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!)  (原標題:村裡的地誰來種宜早作打算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a50oanew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